1. 实质重于形式:即使签订《劳务协议》,若存在考勤、服从管理、工作内容属公司主业等情形,仍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企业需承担社保补缴和赔偿风险
2. 三类用工关系区分:
1. 强制参保情形:非全日制用工至少需缴纳工伤保险,全日制用工须缴五险
2. 工伤责任划分:
3. 退休返聘陷阱:未领养老金+接受管理的返聘人员仍可能被认定劳动关系
1. 凭证要求:支付给个人的费用需取得或平台完税证明,否则不得税前扣除
2. 委托代征资质:选择灵活用工平台时需查验其委托代征资格,确保个税代扣合法
3. 增值税处理:
1. 违法分包:将核心业务以"外包"名义转嫁用工责任,可能被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2. 代发工资风险:通过第三方支付薪资不能切割劳动关系认定
3. 岗位限制:医生、律师等持证职业不得采用灵活用工模式
1. 签约三查:
2. 证据留存:保留工作记录、沟通记录等证明实际用工形态
> 最新政策动态:2025年人社部正在试点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未来可能替代工伤保险。建议企业定期关注法规更新,可通过司法局基层法治观察点获取属地化指导。
本文已有1人感兴趣,如有需要,您也可以将此网页保存到桌面以便随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