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是指劳动者在单位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中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劳动者工作表现和薪酬水平的主要指标。一般而言,人力成本占收入比越高则表明劳动者从事相同工作所获得的收入越多,其生活质量越高;反之,则表示劳动报酬不能满足员工的需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是通过调查、估算来了解员工的薪资水平,这其中有很多数据可能存在误差.

1.企业采用的统计方法

人力成本占收入比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工资总额法、中位数法和平均法。对劳动成本和工资总额进行计算,是指计算单位工作人员从单位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费用所占比例,也就是在单位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福利所占的比重与所从事不同生产性质和工作内容所获得收入之间比例。是指一个劳动者在单位所获得的劳动报酬与其所承担的责任挂钩,即劳动报酬与劳动者所从事岗位决定了其收入,同时也决定了其劳动所应承担的责任。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在统计工作中,收入与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支出是呈正比关系的。对于固定工而言,劳动报酬与其所承担责任密切相关,对于固定工而言工作难度与报酬成正比。也就是说即使同一种岗位上工人每工作一天所能获得的收入是恒定变化的。因此用经济杠杆来衡量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是计算劳动所得最主要依据之一。

2.统计口径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人力成本数据的统计口径是劳动力市场价格,包括工资、薪金、社会保险、福利和其他福利等内容。劳动力市场价格指数就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上全部劳动力的平均薪酬为基础,计算出工资总额,作为经济运行中各要素之间变动关系的反映。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基于成本的计算,如《就业蓝皮书》中提到“职工基本工资”中所包含的社会保险中个人缴纳部分;另一种计算方法是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基础计算而成,它是指单位从银行取得资金所需货币及其构成。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表现形式和数量,包括流通中货币和实物货币两种形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总量计算出来的实际数量变动幅度;货币供应量在一定时期内一直是一个动态数值,但并不等于随时都能发生变化。

3.计算公式(一般取雇员数)

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最近发布的一份调查数据为例。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3082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为72469亿元,同比增长8.5%;限额以下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152亿元,同比增长8.7%;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6248亿元,同比增长9.3%;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销售额2352亿元,同比增长8.8%。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8%,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7.5%。

4.影响因素

一般来讲,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如果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其人力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一定要高于一般。当然,这种差距是可以通过企业自己来调节的。所以企业在选择员工时要考虑他们的实际能力,他们是在不断变化,如果企业不能保证他们自己的能力不会因为市场因素而消失,那就只能在现有水平上提高自己。如果公司的人力成本占收入比太高了,那么他需要为他的劳动力付出更多,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要为员工创造更好的价值。因此人力成本占收入比会不断升高,并成为企业提高薪酬水平的障碍。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为了提高竞争力就需要降低员工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企业要控制员工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5.附录:企业员工薪酬、工资支出构成与计算方法

企业员工薪酬、工资支出构成:(1)工资:指由职工工资及其组成的一系列支付给职工的费用,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福利费、加班加点的津贴和补贴以及与工作无关的其他支出。(2)固定薪酬:由各种基本工资和奖金组成;住房公积金和社会统筹公积金个人部分由单位代扣代缴。(3)企业应发福利,包括奖金,津贴补贴,福利,按规定标准发放的各项补助费和其他符合规定条件的费用,支付给职工并应当计入企业成本的福利费。(4)个人福利待遇:由雇主为劳动者提供的生活保障、住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