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纷纷建议降低企业人力成本。如针对目前我国社会总成本占比高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燕生建议: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当考虑到我国目前企业经营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过高这一实际情况,建议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比例。同时,政府还应该出台相应政策提高员工薪酬水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佐民建议:降低企业人力成本应考虑企业负担的减轻及员工个人福利的改善等因素。

1、人力成本到底占多少?

记者采访多位受访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一致认为,如果按照目前我国社会总成本占支出的比例来看,不应超过5%。“在很多国家,人力成本占比一般都不超过2%,而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已经提高到了美国的1/3,但是,这个比例还是偏高,有很多地方甚至超过了美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泰宁说。程泰宁认为,中国目前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劳动力市场,由于现在劳动力数量的过剩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劳动力价格上涨速度非常快。但是,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不足,对劳动力市场需求很大,但人力成本却很低。所以,要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就必须增加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幅度。

2、企业的成本是怎么算出来的?

“一些地方的企业为了搞‘业绩’,往往会对一些关键的环节进行预算。”王旭红介绍说,在统计时,首先要将生产出来的数据汇总,然后计算出其具体成本。例如,对于一些重点工业行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如水泥、电解铝等,而这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主要通过能源消耗来完成,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如电力、燃气、水等。再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提及,2012年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为323955亿元人民币。其中工业投资总额约为30728亿元,占比达65.5%。这些投资中有许多都与产业升级相关,如钢铁、水泥等行业也不例外。

3、是否该降低政府支出?

有网友提出,政府支出应该控制在 GDP的10%以内。据媒体报道,有人大代表曾建议,政府要对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工资改革,在现行工资基础上提高公务员工资,提高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使其薪酬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这一意见曾引发热议。对于该如何改革,有专家认为,政府可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实行不同级别以上公务员平均工资的改革。不过,在中国,这个问题目前还很难解决。对此,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斌表示:“从长远看,应该把公务员这个群体纳入到市场化范畴之中,而不应仅仅考虑政府负担的减轻这一点,而是应该让公务员群体享受到更好的福利待遇。”

4、劳动报酬该如何分配?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初次分配已经形成了居民收入、劳动力收入和资本市场收入的“三个正常增长”格局,基本实现三个“合理增长”。在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劳动报酬和资本收益也大幅增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持续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得益于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逐步下降,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高,不断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5、降低企业人力成本,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企业降低人力成本,首先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把企业负担与社会负担统一起来;二是减轻员工个人工作量与工资水平的关系协调起来;三是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与“降成本”关系。要实现上述三个目标,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手段:一是要通过提高工资水平来缓解成本压力;二是加强劳动合同签订,为员工的权益保护提供法律保障;三是改善待遇结构,完善薪酬体系,提高人均工资水平。与此同时,国家还要出台相应政策来规范和控制用人单位的经营成本。如政府可以采取提高企业支付成本上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比如降低增值税、减少消费税和其他各种税费负担等。对于普通员工来说,他们可以通过享受社会医疗保险等方式来减轻企业税负。